多娜向左转

如果想戳红心蓝手请随意,我超级欢迎哒。如果可以,评论也请多多的哇^O^
我,小白,又名Agent白,同人届土拨鼠,一年开的脑洞能绕地球三圈。
目前专注EBrandt,不分正逆,拒绝正逆。坑太冷,我在风中形销骨立。

记录下今年杂七杂八的说说

2017-09-28
柏拉图强调辩证的精确,认知事物的本质,而诗不是一种稳定的存在。他认为诗与哲学是对立关系,诗只是在模仿,就像智术师,通过玩弄华丽的词藻和修辞来扰乱民众心智,制造虚假的美感,同时还在道德伦理上误导民众。柏拉图对诗的态度,更像是思辨哲学对传统权威的反击。
而孔子从周,重礼教,维护传统。且中国传统文化亦是非宗教性的,诗歌气质温和,故而孔子推崇诗歌,“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没有辩证的想法,大概也是文化使然,《诗》中的各种修辞,完全无法精确解析,充满了朦胧的表述,诗评里正好有个“《诗》无达诂”的说法。而西方同期的诗,譬如《荷马史诗》,则是直朴的。
有趣的是柏拉图晚年对诗的态度趋于温和,他甚至在《法律篇》里将自己比作诗人,把谈话比作诗篇,为城邦制法,就像写作悲剧。
似乎根据张岱年先生的说法,在思辨哲学不占统治地位的环境里,诗歌会更兴盛,民众对诗歌的态度更为包容。

2017-09-22
写作文时,鬼使神差地写出了一句“思想可以超越时代,而人不能。”想起了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始终让其学说和其生活保持一致性,他以讽刺瓦解人们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思想与生活的矛盾之处。
而苏格拉底之死,是在维护自我意识权利和身为公民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一种选择,他以自己的死来探索社会机制,证实了当时社会里的各个系统结构无法完全匹配。那么他本人究竟是超越了时代还是没有呢。
嗯,好严肃噢,作为一只懒白我实在是不怎么想看到这种……矛盾,于是我又默默地在这话后面添了一句:“除非你有TARDIS。”

2017-09-22
《存在与时间》看起来不食人间烟火,但我觉得它有种微妙的“入世”感。对胡塞尔来说,哲学是纯然的元科学,它的基点是意识,而海德格尔看重的是生命本身。

2017-09-14
古希腊的社会背景是对成为合格公民的推崇,古希腊的性行为规则也是建立在这种背景之上的。

2017-09-07
其实我对梭伦改革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开设了公营妓院,统一了嫖妓的价格,在性使用权上实现了民主化。毕竟在古希腊,性主导权是社会身份的象征。

2017-08-31
意义是思想与生活之间始终存在着的张力状态。

2017-08-25
个人觉得马塞尔的观点略烦人。
L'enfer, c'est les autres.
还是死了算了……

2017-08-17
人的存在只能是个人的存在,与他人对比是荒谬的,个体在不同的时间里单独发生的特殊生活方式才是需要考虑的,个人该如何存在,或者不存在,不容他人置喙。

2017-08-11
苏格拉底最惊人之处在于其学说和其生活的一致性。我被高尔吉亚撩了果然是有原因的。

2017-08-06
传统代表着与过去的连续性,现在在家庭中通常体现为代际联系,在社会中通常体现为以身份地位为基础的等级结构。

2017-08-01
我们生下来就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通过承担我们行动的责任,就成为了生存的个体。但社会上总有一股强大的趋同力,使人们逃避生存的个体性,藏在无个性的人群中。
我们受制于时间,因而个体生存要依靠外部环境。成为个体大概是个永远也不能实现的目标,但本白认为,我们依然要坚持成为个体。

2017-07-31
被蚊子咬醒,听歌没睡着,看书也没睡着。起来去窗边看了下,没有月亮。
谢宣远那会儿答诗给谢临川,说,独夜无物役,寝者亦云宁。现在想来,觉得乾坤悠深,浩大无比。但也更显得人存在的虚无了。
Gott ist tot.

2017-07-30
苏格拉底认为智术师在教授混乱与孤立,把事情上升到抽象的层面,没有传授真正的知识,以花哨的表面迷惑了智慧略逊的普通公民,使他们忽视了真实的理念,搅乱了秩序。苏格拉底反对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看待生活中的实在性。
诚然,像高尔吉亚这种怀疑主义的智术师宣扬的学说给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带来了孤立和隔绝,使人更重私欲,轻道德,但意外地丧得很衬我的心意。我个人认为语言亦是如此。可惜高尔吉亚那篇著名的Of the Non-Existent or Of Nature没能流传下来。

2017-07-10
新自由主义一派认为国家是利维坦,威胁了个人自由和经济安全,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干预了过多,国家机器并没有服务于广泛的阶级和社会利益。
恐怕现在微博上这么想的人比较多吧。

2017-07-10
柏拉图最早意识到逻各斯(即语词,言语的能力和理性的能力)既可以成为真理的来源,又可以成为错误的来源。在苏格拉底的对话中,他发现了哲学方法dialogic,他也看到了诡辩派。
诡辩派运用语词来激发人们的情感,以达到实用目的,这就是修辞艺术,不在乎真正的知识与哲学,而是玩弄语词的虚浮影像。
语言的谬误和诡辩因艺术的谬误和诡辩而得以发展。

2017-07-09
唐朝前期(自贞观年间始)的女扮男装现象很有趣,这种风尚在高宗、则天时期尤为兴盛。
那时的上层社会并不怎么排斥女性,而这些女性多以男装示人,如太平公主。但不难看出,其原因亦是处于男性权威的支配之下。
当然,唐初与西域诸国多有往来,男式胡服被视为风尚大概也是原因之一,似乎西域地区的性别区分不太明显。
而唐中晚期,就不见女扮男装的现象了。可能与李隆基结束了女性统治的政治局面有关。但太平公主死后,女扮男装的现象也依然持续了好多年。
可惜鱼玄机了。

2017-07-07
19世纪将行结束的时候,许多欧洲哲学家便预见了欧洲帝国的衰落。而在黑暗的年代里,尼采仍然断言还有希望。魔戒写作始于1936年,有学者提出,托尔金本人亦如尼采一样,直面痛苦而肯定生活,他笔下的精灵带有存在主义者的光辉,于黑暗的年代里歌咏,曲尽之际便悄然西去。
维拉曾有过困惑,命运无法征服人类,尽管他们缺乏洞见,可他们又如此快乐。而于精灵而言,他们有洞见的能力,却又在不完美的世界里留恋着完美不放手,这就是悲剧的原因。当精灵最终回归维林诺之时,才减轻了他们因不朽的岁月带来的不幸。
人类没有不朽的岁月,但拥有比精灵更善于遗忘的能力。因为生命的短暂,人类所感不如精灵沉重,不一定会直面痛苦,却都始终在与命运抗衡。可还是如尼采所说,wenn du lange in einen Abgrund blickst, blickt der Abgrund auch in dich hinein.

2017-07-07
当代欧陆人文学哲学孜孜以求把语言从逻辑和语法中解放出来,有趣的是,我朝在《马氏文通》以前素来是“无文法之学”,以至于Jacques Derrida会误认为我朝的文字文化似乎是超越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
相较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汉语在逻辑性上稍逊一筹,但也致使汉语在多义与隐喻上产生了多重可能性。据闻钱锺书先生著《管锥编》正是以此为纲。

2017-07-07
#遥遥无期的古希腊AU
我觉得在遇到Jim之前,Spock的美学观应该是柏拉图式的,以什么事物为美,取决于先前存在的不变而纯粹的美的理念,而可感的事物是由于模仿理念而派生的。
遇到Jim之后,他大概就会相信苏格拉底了,美自身就具有客观性,还有什么灵魂不朽之类的。这大概会导致他研究的转向,毕竟苏格拉底强调灵感的作用嘛,让他顺应一回美的灵感也蛮有意思的。

2017-06-19
#遥遥无期的古希腊AU
“良心”“良知”没有出现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而中世纪著作家对这两个词的使用是从希腊罗马的传统中沿袭下来的,那么可以推测这两个词是出现在希腊化时代么?
我要是把这两个词扔给派爹或者Spock,会不会太逆天了?

2017-06-12
自从夏天来了,每天基本上都要洗两次澡。尽管生活在不缺水的地区,我也认为社会的发展就是为了享受,但依然会产生轻微的抱歉的情绪。
世界上还有很多缺水的地区,也许他们一辈子也洗不了几次澡。但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观念也许注定了他们对洗澡这种事根本就没有要求或者概念,这不是他们认知范围内的事,亦不是有价值的事,我的情绪是不合时宜的。
而我还是会为之感到遗憾,虽然我明白我是在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别人,既多余,也愚蠢。

2017-06-11
#遥遥无期的古希腊AU
把时间设定在希腊化时代还是很有道理的,不然也不太好解释一个瓦肯人怎么就跑到雅典求学去了。
问题是,我到底应该把瓦肯这个国家放在地球上哪个位置呢,初步设想应该是亚历山大帝国范围内……?
这个时期雅典已经渐渐地不再是希腊文明的中心了,我果然很喜欢衰落的时代。结局就让他们一行人一起踏上去亚历山大港的旅程好了,一个充满了希望的尾声。

2017-06-10
#遥遥无期的古希腊AU
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知识是以理性为基础的,它能够自证为真。而大多数人的思维产生于感官知觉和意见,他们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这一说法真适合Spock。
Jim:bala bala bala……
Spock:请定义概念。
Jim:那就是一种直觉!
Bones:Spock,我们是用感官来考察世界的,如果你要这么苛刻,你可以选择不说话。

2017-06-06
文学语言都是隐喻式的。

2017-05-12
其实写了论文后,思路好像更清晰了点。
只要有理性,世界便怎么看也是荒诞的。
反抗即是存在的意义。

2017-05-10
本来是想从结构主义分析欧亨利的,结果写着写着又拐到存在主义去了,继续陷入生存困境的悲剧性中。
我就说嘛,我的日常情绪果然是消极的。我不适合文学分析,我中意的风格总是悲剧且冷漠的。而语言学会让我看得开一点,就是另一种虚无。
可一旦接受了这种消极,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好处,大概利于减肥……吧?但我也没瘦啊。其实想这些事,还是很充实的,充实即意味着满足。
换句话说,我大概是满足于我的消沉的。喜欢这种矛盾修饰法,et j'ai la joie dans la douleur.

2017-05-09
思想对语言的依赖,既是类型化的,也是主动性的。

2017-05-05
以前想学历史,却意识到历史并不是我想看就能看到的。
然后选择了外语,以为自己能借此看到历史,却又发现语言是建立在误解上的。
我们要想的真实与准确,是一个完全虚无的东西。
无论什么情况,我们只看得到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而抽丝剥茧后,我们只看得到自己想要看到的。

2017-05-03
Die Sprache ist: Sprache. (语言是:语言。)
Die Sprache spricht. (语言说话。)
海德格尔这个观点让我觉得他莫名萌。

2017-05-03
#遥遥无期的古希腊AU
依旧是关于本体论和认识论。
我在想啊,这群人注定是要超越时代性的,尤其是搞学术的派爹,乌姐,和Spock。
可是超越时代性这事是要有一定的依托基础的。就算他们超越了他们又能做出什么实质的改变呢。
沉迷设定无法自拔,我貌似又有了完善人设和背景后就没兴趣写了的趋势。
说真的,我有时候不太搞得清楚我到底是想写点考据还是写点小说,从经验来看,前者居多。

2017-04-24
并没有要贬低家庭主妇的意思,但现实就是,权利来源于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对家庭。

2017-04-20
在古希腊公民被视为城邦公有,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人实现自然本性的必然前提。
看着有点……奇怪。不过毕竟国家与公民的冲突是在17世纪才提出来的。当自由与权利的概念出现后,国家与个人的对立就更明显了。
虽然如此,古希腊存在自然权威,现代社会又何尝不存在“自然权威”。

2017-04-19
当哲学家在争论“意义”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没有“意义”的。对此,语言学家最有发言权了。

2017-04-17
#遥遥无期的古希腊AU
今天讲乔姆斯基时来的想法。
既然有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那我总算可以设定一个Spock和乌姐的分歧点了。
派爹应该是搞本体论形而上学那一套的,Spock是他学生,(当然啦,Spock本职研究是宇宙观方面什么什么的我依然没想好)算是选择性地继承了吧。

2017-04-10
还是关于自杀和死亡。
之前说过,我不明白存在的意义,因此对死亡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我们的出生不是我们的自主选择,如果死亡能做到自主选择,也还不错。
此外,很多人认为生命比尊严重要,恕我不能同意。这又回到之前的问题了,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不、知、道、啊。所以我不认为生命比尊严重要。
ps:这种问题可以讨论,但没必要辩论争论,或者劝说。还是那句话,人和人是不一样。老想着去劝说别人的人,自我感觉怕是比上帝还良好。

2017-03-30
Art is long, and time is fleeting.
袁妈说她导师认为,语言是一门艺术。
深以为然。
但实际上语言与任何形式的艺术一样,绝大部分人都只是把她当做工具,少部分的人会泛泛一看。

2017-03-16
一直很喜欢Emily Dickinson。
我对死亡,大概是没什么恐惧的,我也不避讳和别人谈死亡(不过别人好像有点介意)。
我不太理解存在有什么意义,反正所有事物最后都会湮灭。但既然已经存在了,总还是有所渴求,要做点对自己有意义的事。
因而我也有很多渴求,想做很多事,现在我还特别想看看22世纪。但愿我能活到那时候。
不过,人生无常,也许下一秒就死了,我觉得也无所谓。反正死了就是死了。遗憾只存在于还活着的时候。

2017-03-14
偶然看到一个给爱乐之城的评论,我深以为然: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可取的是,描述的是两个精神独立个体的爱情,没有谁要去迎合谁,不以奉献和妥协为中心,不会为了融为一体而失去自己,爱情理所应当是陪伴和理解。”

2017-02-20
John Dewey
对我们民主的严重威胁,并不在于外部的集权国家,而在于我们自己的个人态度和环境的法律习俗,它们使外在权威、戒律、整齐划一及依赖外国“领袖”得逞。战场也正在这里——在我们自己心中,在我们的法律习俗中。

2017-02-20
语言的约定俗成,就好像莎翁的“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

2017-01-29
看了镜像神经元的理论,语言大概也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吧⊙▽⊙

评论
热度 ( 2 )

© 多娜向左转 | Powered by LOFTER